|
如果關系中出現如下征兆,則代表你正處于一段“壓力關系”中。對一段關系殺傷力最大的就是“權力不平等”。一方總是在付出和討好,另一方總是在索取;一方總是在妥協和改變,另一方總是在表達不滿;即使遇到沖突,也總是一方先道歉,而另一方永遠正確。也許后者是擅長操縱的“情感吸血鬼”,總是要求伴侶滿足他們的需求。伴侶不斷地遷就,但是他們卻不愿意為對方做出一點兒犧牲。如果是這種情況,大叔建議“快跑”,遠離情感吸血鬼,是保護自己最有效的辦法。另外,也可能是前者習慣了壓抑自己去討好對方,以此來獲得價值感;又或者,付出是前者維持關系的唯一籌碼。這種情況下,要意識到單方面的持續付出,不僅會讓自己能量耗盡、精疲力竭,也會讓對方在關系中充滿負罪感,本能地想要回避這段關系。如果是這種類型,你可能需要檢查一下,自己或伴侶是否有“討好型人格”“癡迷型依戀”等問題。如果一方在關系中的情感需求,始終無法及時得到回應,ta 就會感到壓力和疲憊。當 ta 傷心難過時,對方總是借口“有事”不回應;當 ta 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對方也總是敷衍,從不提供實質性的援助。慢慢地,這種情感的交流就終止了。伴侶本應該是我們在世界上的 “避風港” ,讓我們遇到困難、感到沮喪時仍有地方取暖。然而,如果一段關系缺失基本的情感支持,雙方都無法從對方這里獲得理解和鼓勵。久而久之,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選擇藏在心里,甚至是求助其他人,導致關系 “名存實亡” 。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其中一方是回避型依戀、同理心較差、對關系的投入較少等等,具體原因可能需要和伴侶溝通,來共同發現問題所在。很多情侶分手,并不是因為有什么大的分歧,而是因為細節,因為每一個細小的矛盾都沒有得到解決。比如總是打游戲忽略對方,吃飯的時候總在刷短視頻;比如早上總是把對方吵醒,或者總在對方忙碌時打擾 ta 。這個時候,如果直接說出來,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建議,認真溝通一下,也許事情會迎刃而解。但更多時候,雙方都選擇了沉默,放棄和伴侶溝通解決。 這樣的人可能有較高的 “行為抑制” 傾向。也就是說,他們總有理由勸服自己不做某件事情,轉而通過“忍讓”來壓抑自己的需求。可結局往往是心結越來越多,每一次矛盾都被積攢了下來,到最后根本不知道從何開始解,最終導致關系以悲劇結尾。也有一種壓力關系,是雙方難以有效溝通。甚至每次和對方的溝通,都會讓雙方心煩意亂或是提心吊膽。比如,有一方脾氣極差,總是一點就炸,隨便說什么都會戳到 ta 的痛處;又或者說話總是夾槍帶棒、陰陽怪氣,處處透露出對伴侶的不滿。大叔猜測,這種情況下有兩種可能:一是關系中的一人,心理成熟度較低,難以有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過去的心結;二是某一方的需求,一直未在關系中得到滿足,因此,容易在話語中流露負面情緒。
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要修復感情,個人的自我成長、關系歷史問題的解決,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也可能前幾種情況你一個都沒中,但就是覺得不對勁,在這段感情中怎么都快樂不起來。實驗證明,經過大量的數據收集、分析推理后做出的決策,不一定就比直覺做出的決定更好。學者 Flora 認為,當我們產生直覺時,實際上是大腦中快速完成了一個評價過程。它先是捕捉到了環境中的一些線索,比如表情、聲音等,迅速掃描你過往的知識和記憶,再與當下的情緒狀態結合,最終找到了最好的匹配,進而產生想法或者決策。 因此,如果直覺反復告訴你,這段關系讓你不開心,那么離開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在處于一段壓力關系中,大可以選擇放手,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尤其當壓力產生于對方的不成熟或不在乎,而自己又無力改變時,及時止損可能是最好的決定。有的時候,離開并不代表 “拋棄” 這段感情。放手,也可能是一種正確的選擇。但是,如果關系仍有修補的機會,而且你想繼續維系下去,這里,大叔也提供了一些建議。一段不完美的關系,雙方在其中的需求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壓抑,才會滋生出許多不滿。因此,覺察自己在關系中的需求,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接下來,兩個人可以試著平心靜氣地坐下來,敞開心扉聊一聊,了解雙方對于關系的核心需求,以及自己是否愿意并且可以通過努力去滿足。如果評估之后,你們都有走下去的意愿,那么可以進一步聊聊自己對于這段關系的想法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彼此的親密互動。在對方遇到困難時,及時送上關心和陪伴;遇到開心的事情,與對方分享自己的喜悅;閑暇的時候,共同去探索生活的樂趣…… 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行動,都在為你們的感情積累賬戶。當感情儲蓄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們關系的根基會更加穩固。這樣,你們會擁有足夠的力量和資本,去共同面對情感的風浪。沖突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解決沖突的途徑。如果可以建設性地解決沖突,說不定可以讓它變成關系里的 “粘合劑” 。所以,在矛盾爆發時,先努力使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再進行溝通,以及安撫自己的伴侶。最關鍵的一點是,在沖突之后,雙方要建立共同認可且滿意的沖突解決機制。這種機制將能夠促進對彼此的理解,有效應對將來類似的沖突發生。健康的親密關系,能夠讓我們從中獲得滋養,對生活充滿希望。我們能在對方的鼓勵下不斷探索,完善自我認知,獲得個人成長。我們都期待一份天長地久的愛情,一個無論發生什么都不放手的愛人。如果一段關系總是讓你感到壓力、消耗你的能量,放手可能才是最好的選擇。與 “對的人” 在一起,契合的三觀,舒適的相處,才能讓愛情歷久彌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