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經典的心理學效應心理效應,大多是心理學家通過心理實驗得到的,有關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往往能體現出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或基礎理論。 而心理效應在傳播活動中應用的范圍很廣,從研究領域來看,主要包括新聞傳播、廣告傳播;從傳播渠道看,主要有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等。 1、自己人效應 所謂"自己人",是指對方把你與他歸于某一方面同一類型的人。就是說要使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態度,你就不惜同對方保持同體觀的關系,即要把對方與自己視為一體。"自己人效應"是指,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信賴、更容易接受。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關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觀點、立場,甚至對對方提出的難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絕。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自己人效應"。例如,同樣一個觀點,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人說的,接受起來就比較快和容易。如果是自己討厭的人說的,就可能本能地加以抵制。有道是:"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說;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規矩來。" 2、自我參照效應 “自我參照效應”(Self-Reference Effect),是指人們對與自身關系密切的信息有顯著優于其他信息的記憶效果的現象。聯想律中的接近律在起作用。聯系到新聞傳播,是指新聞事實在地理或心理等方面與接受者的關聯程度,其關聯程度越高,受眾越關心。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喜歡與自己相關的事物,不但包括我們的姓名,還包括潛意識中與自己有關的人、地方和其他東西。在新聞傳播中,受眾對與自己有關的信息,能夠保持有意注意,理解和記憶的效果更好,例如對就業問題的報道,就切實關乎了不同群體的利益。 除了與自己直接相關的信息,與受眾接近性強的信息也會產生自我參照效應。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以及本地發生的新聞更容易吸引受眾、讓受眾感興趣,這是民生新聞當年崛起的很重要的因素。 從傳播者角度看,具有移情能力,深入生活,不斷積累經驗和閱歷,體會不同群體的生活狀況、思想觀點和情感,有利于形成受眾的自我參照效應。傳播者有效利用自我參照效應能夠提高傳播效果,同時可增強媒介的親和力,使其更受歡 3、焦點效應 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重要,這種現象叫做焦點效應,即人們往往將自己看作是一切的中心,可這樣的知覺是在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度。透明度錯覺讓人們能敏銳察覺自己的情緒,而焦點效應和透明度錯覺,都是自我感覺和社會之間相互影響產生的。自我評價并非恒定不變,會根據社會影響產生變化。社會環境對自我知覺產生影響,當我們處于不同的社會群體中,自我定義會不同,會發現自我感覺大部分消失了。 有的是群體特征,會將所處群體與其他群體做比較。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此時所充當的角色緊密聯系。所以,在社會中打磨,會讓人對自我的見解發生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