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媽離婚也“遺傳” 小敏的婚姻并不幸福,天天吵著要跟丈夫離婚,一次又提出離婚要求,要丈夫同意,兩個人還發生爭吵,爭執中丈夫脫口而出,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就因為你爸媽離過婚,所以你也要離婚。 小敏一聽愣了一下,爸媽離婚,跟我離婚有關系嗎?我們是因為自己共同生活有問題,不是吵,便是鬧,吵吵鬧鬧,硬把感情吵淡了,吵沒有了,這跟我爸媽離婚又有什么關系呢? 父母婚姻不幸福對兒女的婚姻確實是有負面影響的,這是因為早期的環境影響和長期學習、模仿的結果。這是一種促進離婚的有關因素,研究證實,促進離婚的有關因素共有以下幾種。 1.父母婚姻不幸福 父母婚姻不幸福孩子的婚姻也多不美滿,父母婚姻幸福,夫妻生活美滿,孩子的婚姻也很少發生離婚現象。父母離婚,其子女也大多會離婚。 父母關系不好,孩子得到的愛少,父母的矛盾和爭執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困惑和矛盾。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影響孩子與親人的交往和親情的培養。也使他們從小就沒有學習兩情相悅、卿卿我我的機會,卻有更多學習爭吵,甚至拳腳相加的時間,也自然少不了學習離婚的機會。 2.排行和早期在家庭中的地位 研究證實,老小(排行最小)、沒有異性兄弟姐妹、夫妻同一排行、獨身子女等離婚率較高,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婚姻,相互適應比較困難,離婚率更高。因為獨生子女大多以自我為中心,索取多于付出,依賴性強于*性,不易與人相容,較難適應婚姻生活。排行和從小的家庭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情感類型,情感類型契合度低,離婚率就高。從小家庭親情缺乏或家庭不幸、幼年創傷,也會導致婚姻適應困難。 3.早婚、婚前性行為 早婚者年齡小,對婚姻有憧憬、有激情,婚后生活會使其失望;年齡小經濟實力不夠,但再找配偶比較容易,都是促進離婚的因素。 婚前性行為會使新婚失去新鮮感和神秘感,從而會淡化對婚姻的激情。婚前性行為還會削弱相互的信賴,尤其是男方對女方會產生不信賴,影響日后的婚姻生活。婚前性行為的發生也顯示雙方自控能力不夠,*較易轉移,易發生婚外戀情,促進離婚。 4.未婚先孕. 未婚先孕發生后,雙方的心情都會比較緊張,雙方父母都想盡快完婚,心理準備、物質準備都不充足,婚后又要關注孩子,懷孕對性生活又有更多的限制。婚姻的適應自然多了困難。懷孕后女方也會有很多不適,相關家務更繁雜,矛盾更多,相處更困難。 5.早生育,子女少 調查發現結婚與孩子出生間隔的時間越短,越容易離婚;而孩子越多的家庭比孩子少的家庭離婚少,孩子越少,尤其是沒有孩子的家庭離婚率高。 6.其他促進因素 其他促進因素還有: (1)地域因素,城市或發達地區離婚率更高。 (2)家庭或個人社會地位發生較大變化尤其是顯著提高者離婚率更高。 (3)戀愛期越短,尤其是閃婚,相互了解越少,離婚率越高。 (4)家庭或個人的文化(價值觀)差異越大,離婚率越高。 上一篇離婚后同居問題下一篇真有從心理到形式都美滿的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