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Q的神活與現實 “情商“(EQ)一詞,是1991年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得•塞拉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瓊•梅耶首創的。在他們之前,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精神狀態》一書中提出,人有“多元智慧“,開啟了情商學說的新智。把情商推向高潮的,依然是美國人,在心理學界并不知名的丹尼爾•戈爾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1995年推出《情商》一書,一下子使“EQ“一詞風行世界。 情商新潮先在美國掀起,一些熱心人在許多學校里開設“情商課“,講解情緒自控、應對、挫折與待人接物等學問。到1997年2月,企業管理出版社發行了我國第一本情商書--《情商,喚醒心中的巨人》。至下半年,我國許多大城市書攤上,一下推出10多部情商作品。社會的需要加上某些商業人士的炒作,情商繁鬧到令人有點目迷神亂之感。有人宣傳“EQ托起明天的太陽“;“20%的IQ(智商)+80%的EQ=100%成功“。以往較多的人相信智商是個人成功的關鍵,有所謂“智商決定論“,即個人成功80%靠智商。從“智商即命運“變為“情商即命運“,情商又取代了智商的位置。 微妙無比的情商!譯成漢語有:“情緒商數“、“情感智商“、“情感智慧“、“心理能力指數“等4種。情緒與情感,智商與智慧均屬不同概念,譯作“心理能力指數“是定“情“為“心理素質核心“,取代以前處“核心“位置的“智“。依照戈爾曼的情商說,包括情緒的自我認知、自我控制、自我驅策能力,對他人情緒的識別、移情及適度反應能力5個方面。 如何提高個人的情商?1995年,美國某公司在上海舉辦過一次“EQ訓練班“,僅訓練3天,每人學費4000元。課程有:面對自己成長的挑戰;規劃成功的途徑;設定目標解決問題;擁有富于生命力的人際關系。學員清早起來就面對鏡子自語:“我愛我自己,我喜歡我自己“;“今天會有很棒很棒的事情發生“;“反正今天不會死。“另有人參加過提高情商的“拓展學校“,訓練中有“背摔“項目:將受訓者兩手綁住,從7米高處往后倒向地面,下有同伴接住,培養“勇“與“信“(朋友)。情商理論化作操作實踐,似乎失卻了爭購熱銷書時的新鮮感。當然,情商作為新生事物,其理論與實踐均有待日臻完善,從神話到現實的路程是漫漫而修遠的。 情商理論不得不借助商業媒介傳播,免不了沾上庸俗化乃至銅臭味,還要再加上其本身初生的稚嫩。實際上,智商檢測中的問題本就不少,有人論述智商有120種結構成分;那么情商的組成、構成,想必比智商更龐雜。有位少女研讀了《情商》后不以為然,覺得《紅樓夢》里的薛寶釵情商實在算高,可是她的愛情、婚姻、家庭沒有一樣順遂。創造薛姑娘藝術形象的大作家曹雪芹,情商誰能與之匹敵?可他的人生極為凄涼,死了連棺材都買不起。看來,說到情商與事業之關系,至少還得加上社會文化等要素。今天我們“拿來“情商要管用,融會到素質教育、情感教育等現實之中,的確前景誘人,只是還要充實大量的創造性勞動和社會改造功夫。 情商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想來意義不在智商之下。精神病人最常見的是情感淡漠或情感倒錯、紊亂;情感性精神病的復發率是所有精神病中最高的。情緒、情感問題給社會安定帶來的影響實在極為重大。一個“情“字,受其困擾、騷擾或恩澤的,占人口100%。難怪情商的內涵外延無一講得清楚。即使戈爾曼先生在介紹高情商者有“妥善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時,舉例居然想到耶穌教導:如有人打你左臉,你把右臉也給他,這樣結果很可能是“那個家伙被深深感動而愉快地在巨額合同上簽了字。“EQ多么像阿Q! 智商外多了個情商,繚繞心靈的云遮霧障中似多了一條蹊徑。通向自我認知的道路上,辛勞跋涉的人們不時有所發現是可喜可賀的。情商的價值不至于跌落到與智商一樣,只求個人成功而無視乃至阻礙別人成功吧!追究人世間種種危害進步文明的假惡丑根源,肇事者從毒梟戰犯到邪教頭目以及各色混世魔王,大多不是智商低下,而往往是智商過人而情義偏狹、良知喪失的情商怪異者。規約、訓導情商,若可望能夠調適情感,改善人際關系,創建融融樂樂的新世界,那真是“托起明天的太陽“矣!好吧,愿知識界、健康界努力求索,變神話為現實.《健康世界》。 上一篇你能走出逆境嗎?下一篇瑞文標準推理測驗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