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從曹操殺近侍再說夢游癥《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一個奸雄,行事陰險狡詐,書中許多事件和語言可顯示此特點。
第72回說道,“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方起……痛哭流涕,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唯修(楊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從現代醫學分析,夢中殺人確有可能。前些年媒體曾報道,天津市一家私營家具廠的幾個打工仔睡在一個房間。凌晨兩點多鐘,熟睡的工友們驚醒過來,見其中的高某閉著眼睛,左手握刀,右手依次拍打伙伴的腦袋,嘴里直嘟囔:“不熟!不熟……”幸虧膽大者一把奪過其手中菜刀,將他推到炕上。高某倒在炕上后,竟立即睡著了,且鼾聲陣陣!第二天早晨高某醒來,大家問起此事,他卻渾然不知,只說晚上做夢去自家西瓜地里為大伙兒挑西瓜。幸好“西瓜”不熟,否則可能會上演另一場孟德夢中殺人悲劇。
打工仔高某深夜挑“西瓜”,其實是夢游癥發作。夢游癥,又稱睡行癥或夜游癥,屬于一種特別的睡眠障礙。這種人常在熟睡中突然起來,下地行走,做出各種動作,如整理物品、吃東西、穿衣服、喃喃自語,甚至跑到外面去。此時患者面無表情,目光呆滯,動作笨拙、機械,發作數分鐘或一小時左右又自行上床入睡。次日醒來,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如果濾去《三國演義》作者加于曹操夢中殺人事件中的主觀臆測和丑化成分,曹操此行為倒頗符合夢游癥發作特點。
夢游癥并不十分少見。夢游行為一般較為單調、局限,不致造成嚴重后果;而夢中殺人則極為罕見,多數是在睡眠過程被突然打斷(醫學上稱之為“睡眠干擾”)的情況下發生。過度疲勞、長期睡眠不足、陌生睡眠環境、睡前有精神刺激或不愉快體驗、飲酒過量或過食等,均為誘發因素。發作時,夢游者突然從睡眠中躍起,隨手拾取器具傷害他人,常可致人死亡。由于發作時間、地點特殊,故危害對象多為同寢之人,如配偶、同事等。
醫學研究認為,與少年兒童相比,成人夢游癥比較嚴重,其發作常與生活中的應激反應有關。前面說到的天津高姓打工仔夢中取刀挑瓜,就是因為他睡前曾和同宿舍的工友打牌,輸牌后大伙叫他明天請吃西瓜而造成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殲滅群雄,南征北戰,刀光劍影,險象環生:濮陽遇呂布,宛城戰張繡,赤壁遇周郎,割須棄袍于潼關,奪船避箭于渭水……皆險喪性命,常于夢中受驚,不足為奇。本來,作為軍事將領,行軍駐扎必然劍不離身,加之生性多疑,睡覺時佩劍必置于床邊。一旦夢游癥發作,便可能抽劍殺人。
還要指出的是,夢游癥可以傷人,也可自傷。如家有夢游癥病人,要加強監護。對處于熟睡中的人或正做夢的人,不要猛然打斷他的睡眠,比如喚醒輪值夜班、站崗放哨的人,應該盡量緩和,避免因突然刺激引發意外傷害。睡前服用安定、利眠寧等藥物,可以加深睡眠,減少發作機會。如夢游癥是由癲癇所引起,可給予苯妥英鈉、丙戊酸鈉、魯米那等抗癲癇藥治療。
當然,《三國演義》不是史書,只是小說,小說中的曹操與歷史上的曹操反差頗大,這里不過借此談談夜游癥的有關常識而已。 上一篇心理學中的六大鬼問題下一篇給你的婚姻設個回收站 |